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公共管理学院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5年05月10日 19:31  来源:   作者:冯志鹏  审核人:李小聪


公共管理学院

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序号

校内专业名称

校内代码

专业代码

学位门类

页码

1

行政管理

0304

120402

管理学


2






3






4






5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2 校内专业代码:0304 学位授予门类:管理学

一、专业概况

行政管理专业自2006年正式招生,2010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通过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2021年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江苏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估。本专业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坚持理实融合,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获“挑战杯”国赛主体赛、“互联网+”省赛等多项学科竞赛奖项,多名同学考取国家公务员、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淮安市“名校优生”等。本专业将扎根淮安、立足苏北、面向全省、服务全国,回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治理人才需求,力争成为省内具有显著影响力、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同类院校总体水平领先的示范性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文秘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具有优良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备扎实的行政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科研能力。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行政管理、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文秘等工作。

三、毕业要求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根基层、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志向,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

1.2了解中国的基本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忠于祖国和人民。

1.3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心,愿意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通晓国家和政府管理有关法律、制度、方针和政策,知晓政府治理现状及理论前沿动态。

2.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

2.2熟悉党和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从事公共管理的基本技能。

2.3 了解其他国家的政府治理现状及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具有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的基本能力。

3.1了解行政事务管理的规范与流程,具备一定的行政事务管理与决策、文书写作与处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掌握系统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或技术,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协调组织、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3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4.1了解中国发展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科技发展史和世界优秀文化。

4.2了解自然科学、人类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社会统计、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外语1门。

4.3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5.能够较好地调节身心,涵养心性,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

5.1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5.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5.3掌握创新、创业和就业的基本知识和途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3-8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政治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政治学理论与前沿、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法学概论、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理论与分析、公共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2.特色课程

智慧社区治理、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务、公共财政学、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大数据分析、数字政府概论、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

七、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通识通修平台

必修

35

23.6%

544

27.1%

选修

6

4.0%

96

4.8%

实践

9

6.1%

80

4.0%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必修

23

15.5%

360

17.9%

选修

6

4.0%

96

4.8%

专业模块

必修

34

22.9%

560

27.9%

选修

16

10.8%

272

13.5%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15.5

10.4%

/

/

第二课堂

必修

4

2.7%

/

/

   

148.5

100%

2008

100%

()实践性课程统计

学分

学分比例

学时

周数

实践课时

11

7.4%

160

/

专业考察

0.5

0.3%

/

1

专业技能训练

2

1.3%

64

/

模拟面试

0.5

0.3%

16

/

专业实习

6

4%

/

12

毕业论文

6

4%

/

12

第二课堂

4

2.7%

/

/

公共管理专题讲座

0.5

0.3%

/

/

30.5

20.5%

/

/

()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1

2

3

4

5

6

7

8

考试课程()

4

5

5

3

4

3

0

0

()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1

2

3

4

5

6

7

8

周学时

18

23

24

20

22

17

0

0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通识通修平台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研讨

线上


1

2

3

4

5

6

7

8


通识

必修

课程

303B0025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32

16




C


2








303B01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48





S



3







303B00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48





S




3






303B002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32

16




S





3





303B002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48





S






3




303B0021

形势与政策

2

32+32*

32

32*




C

*

*

*

*

*

*

*

*


303B0023

周恩来精神概论

1

16

16




16

C

1








线上授课

302B6001

大学英语I

3

48

32

16




S

2+1








选修《大学日语》的要求详见大学外语课程实施方案

302B6002

大学英语II

3

48

32

16




S


2+1







302B6003

大学英语III

2

32

32





S



2






302B6004

大学英语IV

2

32

32





S




2





321BP108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

3

48+16*

32




16*

S


3







16*由学生通过慕课自修

323B9100

大学体育(1)

1

32+4*

32

4*




C

2








所有学生均须参加大学生体质测试

323B9200

大学体育(2)

1

32+4*

32

4*




C


2







323B9300

大学体育(3)

1

32+4*

32

4*




C



2






323B9400

大学体育(4)

1

32+4*

32

4*




C




2





249B0003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1

16*

8*

8*




C



*







249B0002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16*

8*

8*




C






*




220B0022

劳动教育与实践

1

32*

8*

24*




C



1






实践成绩第六学期结束认定

215B0011

心理健康教育

2

36*

16*

4*



16*

C

*









215B0014

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

2

32*

16*

16*




C

*









215B0004

军事技能

2

2
















215B0006

入学教育

0

0
















应修小计

44

624

544

64














通识

教育选修课程


人文素质类

2

32






C


*







2学期至4学期

任选2,第5学期必选


科学素养类

2

32






C




*






艺术审美类

2

32






C



*







创新创业类

2

32






C





*




应修小计

6

96

















()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研讨

线上

1

2

3

4

5

6

7

8

学科

必修

306BG034

行政管理专业导论

1

16

16





C

2









306BG035

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

1

16

16





C





2





306BG036

政治学理论与前沿

3

48

48





S

3









306BZ004

管理学原理

3

48

48





S

3









306BG026

公共伦理学

2

32

32





C



2







306BZ007

社会学原理

3

48

48





S


3








306BG002

西方经济学

3

48

48





S


3








306BX013

统计学

2

32

32





C


2








306BZ012

逻辑学

2

32

32





S

2









306BX014

法学概论

3

48

48





S



3







应修小计

23

368

368















学科

选修

306BZ013

秘书理论与实务

2

32

32





C



2






345学期各修2学分

306BZ021

公共关系学

2

32

32





C



2






306BR028

经济法

2

32

32





C




2





306BX018

公共财政学

2

32

32





C




2





306BZ039

社会保障学

2

32

32





C





2




306BG006

组织行为学

2

32

32





C





2




应修小计

6

96

96

















()专业模块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研讨

线上

1

2

3

4

5

6

7

8

专业

必修

306BZ003

公共行政学

3

48

48





S


3








306BG038

公共政策理论与分析

3

48

48





S





3




赛教结合课程

306BZ005

公共管理学

3

48

48





S



3







306BG029

公共经济学

3

48

48





S





3




学科交叉课程

306BG039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2.5

48

32

16




S



3







306BG040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2.5

48

32

16




S





3




产教融合课程

306BZ023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

32

32





S






2



学科交叉课程

306BZ022

地方政府学

2

32

32





C





2





306BG007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2

32

32





C




2





产教融合课程

306BZ026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

48

48





S




3





学科交叉课程

306BZ027

政府绩效管理

2

32

32





C






2



赛教结合课程

306BG014

申论

2

32

32





C






2



赛教结合课程

306BG041

公共组织学

2

32

32





S






2




306BZ064

西方行政学说史

2

32

32





C






2




应修小计

34

560

528

32














专业

选修

306BZ037

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

2

32

16





C



2







306BZ006

领导科学

2

32

32





C



2







306BG042

公共服务管理

2

32

32





C



2






学科交叉课程

306BX022

国家监察概论

2

32

32





C



2






学科交叉课程

306BG013

非营利组织管理

2

32

32





C




2






306BG043

智慧社区治理

2.5

48

32

16




C




2.5





数字化课程

智能化课程

306BX012

中国行政管理史

2

32

32





C




2






306BX003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2

32

32





C




2





产教融合课程

306BG044

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2

32

32





C




2





产教融合课程

306BX026

比较政府治理

2

32

32





C





2




赛教结合课程

306BG045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务

2.5

48

32

16




C





3




产教融合课程

306BG046

数字政府概论

2

32

32





C





2




数字化课程

智能化课程

306BG047

大数据分析

2

32

32





C





2




数字化课程

智能化课程

306BX024

公共管理前沿

2

32

32





C






2




306BG048

风险评估与管理

2

32

32





C






2



产教融合课程

306BG049

政府传播与舆情治理

2

32

32





C






2



学科交叉课程

306BG050

人工智能伦理与法

2

32

32





C






2



智能化课程

应修小计

16

272

240

32













3456学期各选修不少于4学分

(四)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周数)

形式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数

备注

集中

分散

1

2

3

4

5

6

7

8

实践能力模块

必修

306BF088

专业考察

0.5

1

C


*

*






2或3学期

306B1003

专业实习

6

12


C







*



306BF201

毕业论文

6

12


C







*

*


306B1007

模拟面试

0.5

16学时


C






*





实践周

2

64学时


C




*

*





306BG051

公共管理专题讲座

0.5


Ö


C

*

*

*

*

*

*

*


至少选听6

应修小计

15.5














(五) 第二课堂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数

(学时)

形式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数分配

备注

集中

分散

1

2

3

4

5

6

7

8

必修

227B0701

思想成长

(含基础必读书)

0.5



Ö

C

*

*

*

*

*

*

*



227B0702

校园文化

0.5



Ö

C

*

*

*

*

*

*

*



220B0701

志愿服务

0.5


Ö


C

*

*

*

*

*

*

*



220B0702

社会实践

(含美育实践)

0.5



Ö

C

*

*

*

*

*

*




227B0703

创新创业实践

2



Ö

C


*

*

*

*

*

*

*


应修小计

4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1

2

3

4




5







十、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与活动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思想道德修养



H












M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H






M







中国近代史纲要


H








H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H













周恩来精神概论

H


H













形势与政策


H














大学英语










M

H





大学英语










M

H





大学英语










M

H





大学英语










M

H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









H


H





大学体育(1













H

M


大学体育(2













H

M


大学体育(3













H

M


大学体育(4













H

M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H

大学生就业指导



M












H

劳动教育与实践



M










M

H


心理健康教育



M











H


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


M

H













军事技能













H

H


入学教育

H

H

H













人文素质类



M




M



H






科学素养类












H





艺术审美类












H




创新创业类















H

行政管理专业导论




H


H

M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H

H







政治学理论与前沿




H


M










管理学原理




H


M

M









公共伦理学



H



M










社会学原理




H


M


M








西方经济学




H


M










逻辑学









H







统计学







H

H








法学概论





H

M










秘书理论与实务







H

M








公共关系学




M




H








经济法





H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H

H



H





社会保障学




H


H










组织行为学




H


H










公共行政学




H


H










公共政策理论实务




H


H

M









公共管理学



H

H


H










公共经济学




H


H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实务




H


H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H


H

H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H

H


H










地方政府学




H


H










公共财政学




H


H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H











政府绩效管理




H


H

M









申论

H






M









公共组织学




H


H










西方行政学说史




H


H










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

H


H

H












领导科学




H


H

H

H








国家监察概论




H

H

H










非营利组织管理




H

M

H










智慧社区治理




H


H





H





中国行政管理史




H






M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H


H

M

N








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H





M






比较政府治理




H


H




M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务




H


H

M









数字政府概论




H


H





M





大数据分析









H


H





公共管理前沿




H


H

M









风险评估与管理




H


H

M









政府传播与舆情治理




H


H

M









人工智能伦理与法





H

H










专业考察

H

H

H




H

H

M






M

专业见习



H




H

H

M






H

专业实习



H




H

H

M






H

毕业论文




H

H

H


H

H







模拟面试



H











H

H

专业技能训练







H

H

H






H

劳动实践



H










H

H


文化素质讲座(含公共管理专题讲座


H


H


H




H

H

H




思想成长(含基础必读书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校园文化



H









H


M


志愿服务



H





H






H


社会实践(含美育实践



H




H

H

H

H

M

H

H

H

H

创新创业实践





M










H


十一、课程体系拓扑图

以学生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设计能对学生能力有清晰映射关系的课程体系。为最大限度地剖析各个学期开设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专业“课程体系拓扑图”不限于固定表现形式,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清晰、个性化、有逻辑地展示出课程修读指引和培养路径。

十二、专业课程思政矩阵表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支撑思政指标点矩阵

课程

类别

课程

名称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指标12

家国情怀

责任担当

法治意识

科学素养

创新精神

求实精神

经世济民

合作意识

规则意识

公道办事

环保意识

无私奉献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公共行政学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公共政策理论与分析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公共管理学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公共经济学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地方政府学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公共财政学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政府绩效管理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申论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公共组织学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西方行政学说史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领导科学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公共服务管理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国家监察概论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非营利组织管理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智慧社区治理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中国行政管理史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比较政府治理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与实务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数字政府概论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大数据分析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公共管理前沿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风险评估与管理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政府传播与舆情治理







专业主干课程(选修)

人工智能伦理与法








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考察







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见习









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实习








专业实践课程

毕业实习








专业实践课程

毕业论文







专业实践课程

模拟面试








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实践课程

劳动实践







专业实践课程

文化素质讲座(含公共管理专题讲座)

专业课程思政指标点

序号

指标点

具体描述

1

家国情怀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展现行政管理专业标志性科技成果和优秀人物事迹,引导学生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力践报国之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

2

责任担当

培养学生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知、情感和信念,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深入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使命感。

3

法治意识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治秩序。

4

科学素养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行政管理领域前沿进展和典型事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5

创新精神

通过案例教学、讨论交流、自主探索等具体方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复杂问题分析,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6

求实精神

开展各项实践实习等教学活动时,坚持要求严、重实践教学理念,以丰富案例强调求真务实重要性和弄虚作假的危害,培养学生形成崇尚原创、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和学术生态,杜绝抄袭、造假、侵占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

7

经世济民

培养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不断促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立世准则。通过开展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经世济民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或职业理念,激励和引导他们更加关注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8

合作意识

通过分组实践和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

9

规则意识

深入理解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对行政管理领域内现行的法律规定,以及专业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和评价。深入理解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开展实践、研究、学科竞赛和实习等活动中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10

公道办事

引导学生将公道办事作为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努力做到不偏不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办事。进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1

环保意识

强化尊重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行政管理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文明的保护和传承,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2

无私奉献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后,努力为社会和他人付出。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利他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十三、其他有关说明

1.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方式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并可置换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具体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2.基础必读书须选读周恩来思想生平和精神风范以及审美教育类相关书目;各专业要在此列出本专业所需的详细必读书目。


制定人:冯志鹏

审核人:李小聪

202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