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读书笔记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一书,致力于从经验层面分析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组织原理、基本结构、主要特征、运行机制及历史发展。本书从理解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及中国共产党入手,在横向维度上分别阐述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统一战线重要内容的人民政协制度、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中央人民政府,旨在实现“自我监督”的纪检监察系统,以及作为“笔杆子”的宣传系统,作为“刀把子”的政法系统和作为“枪杆子”的军事系统;在纵向维度上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治理三大议题;最后,从群众与公民的角度探讨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和发展。
一、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也是全过程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党政体制的基本特征为一元化领导。
党的领导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通过运用一系列政治的、组织的制度和机制来实现的,主要概括为:作为权力轴心机制的“党委(党组)领导”、作为全面控制机制的“归口管理”、作为精英管理机制的“党管干部”、作为思想统一机制的“意识形态斗争”、作为沟通吸纳机制的“政治协商”、作为社会整合机制的“统一战线”、作为政治动员机制的“群众路线”、作为从严治党机制的“巡视监督”。
2.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和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可以被归入“革命”、“建设”、“改革”三大主题之中。意识形态和组织一直是现代政党分析的两个基本维度,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态,有两点特别重要: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组建的政党;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组织方面,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组织体系、结构设置以及运作机制之中。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广泛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组织形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代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归纳为: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确保各个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这一原则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决策和监督等各个环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例如,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等。
4.人民政协制度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重要地位: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5.中央人民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在中国政治体制中,中央人民政府处于核心地位,负责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并集中掌握相应行政职权,
·职责与权力: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和颁布法律、决定重大政策、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和管理全国各项事务等。
·工作原则:中央人民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为人民服务等工作原则。在行使职权时,注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6.纪检监察系统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统称纪检监察系统,是党内监督和行使国家监察职责的专责机关。
·纪检在党内拥有“党鞭”的职权角色,包括监督权、执纪权和问责权;监察则承担着重要的反腐职责,包括监察监督权、调查权和处置权。
7.组织系统
当代中国党政体制的中轴或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而党中央与各级党委(党组)以及其下设置的组织(人事)部门所构成的系统,掌管着党的组织建设与干部人事管理大权,成为党中央与各级党委(党组)下属部门机构中的最重要的系统。同时,它还将党的权力延伸到党政体制的每个角落,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立体的网络或系统。这一系统实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分级分类领导,组织(人事)部门专门负责,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在整个政治系统中扮演着干部录用“把关者”的重要角色,是当代中国党政体制构成与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
8、宣传系统
·宣传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和赖以执政的支柱之一,是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当前中国政治模式的核心机制之一。
·从政治系统的“内部视角”将宣传的功能概括为表达、服务、教育与塑造功能。宣传系统的工作特点为政治性、全面性、创新性。
·我认为,宣传系统在未来发展中应继续加强数字化转型、融合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9.统战系统
·统战系统是指各级党委统战部、各级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各级侨联、各级工商联以及各民主党派等组成的,负责统一战线工作的机构系统。
·统战系统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新的社会阶层是统战系统的重要工作对象。统战系统负责联系、团结引导和服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推动他们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
10.政法系统
·政法系统是指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等共同构成的,负责维护国家法律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机构系统。
·政法系统的组织方式充分体现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原则,始终坚持党对政法的领导,但党的领导的“度”与组织抓手在不断调整。同时,各政法机关之间权力分散,但又相互制约并监督,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结态势,政法系统的“小权分散”强化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11.军事系统
·当代中国党政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革命年代的战火中铸就的,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在其中协演了关键的、决定性的角色。
·2016年以来,通过国防与军队体制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并建立以省军区系统为主的国防动员与兵役体制。
12.中央与地方关系
·我国确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国家体制。一方面,中央集权制是央地关系的基本制度架构,中央享有最高的权力,地方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和分权;另一方面,党政体制下的“全党服从党中央”进一步强化了中央的权威和权力。在这两个根本的权力架构下,中央与地方职责同构。一方面,地方政府层级越高,享有的权力和权限越大;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成为驱动和监督地方政府的主要机制,
·在这种制度架构下,如何“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成为处理央地关系的核心问题。
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对“民族地区”的划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等“十二个必须”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领导力量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指南。
14.基层治理
千年变革中,基层治理重心不断下移、治理主体不断拓展、治理结构不断调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通过权力集中、资源整合、社会动员等工作优势,不断增强组织力、凝聚力、创造力,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群众与公民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公民权利:包括民事权利、社会权利、政治权利等。通过走群众路线,党能够更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权利的发展呈现交叉式成长、选择性演进与非均衡发展的特点。执政党和国家须为群众路线注入新动力、新内涵,强化党对群团组织的全面领导,从各个层面重塑群团组织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还要扩大公民权利的制度空间,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二.思考与总结
1、政治体制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体现在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等方面。
2.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政府与政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需要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加强国内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与人民的需求,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